我们应该怎样学英语-1
时下有部分人质疑英语学习的重要性,认为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,结果还是学得不怎么样,由此认为还不如不学。
显然这个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。如果英语很重要,你没学好,那么想到的应该是怎样改进它尽量地学好,而不是干脆不学了,如果这样岂不是因噎废食吗?
英语之所以学不好,原因很多,比如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有问题。
学英语会有不同的目的,是为了当翻译,还是为了以后搞科研,或者只是为了去应付考试、为了能够跟外国人交流、为了能够阅读英语的材料进而能够增加自己的对信息的掌握等。根据学习目的不同,相应地有不同的学习要求,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方面就会有不同的侧重。
我们先说说吧。以前国人的英语学习被说成是学的哑巴英语,不会说。后来就反过来了,变得特别地强调说,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班都是以会说英语、会说纯正的英语作为招牌,重金聘请外教,然后花重金去这种培训班向外教学纯正的英国口音、美国口音。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认为英语发音很标准才能说明口语好,英语发音不标准、讲英语有口音就说明英语口语不好,甚至由此认为英语不行,也就没法去跟外国人交流等等之类。
其实口音和口语并不是一回事,发音只是口语当中的一小部分,不能因为一个人讲英语有口音就认为这个人英语口语不好,甚至说他英语不好。就像有人说某人普通话不好,普通话有口音,你能说他汉语口语不好吗,甚至因此说他汉语不好吗?显然不行的,所以不能把这个口音和口语混为一谈。
国人之所以特别地强调英语发音,花了很多的精力去学怎么让自己有很标准的发音,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国人特别歧视讲话有口音的人,喜欢嘲笑有口音的人,甚至歧视讲普通话有口音的人,到了国外又歧视讲英语有口音的人,结果就导致很多国人因为怕被笑话、怕暴露出自己说英语有口音,就不敢讲英语了,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,越是不敢讲,越是不会讲。
其实一般的美国人是不会嘲笑别人讲话有口音的,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做法。比如说你是外国人,他们觉得讲英语有口音是很自然的,不会说因此就瞧不起你,就去笑话你,只要不影响交流、别人能够听得懂你在说什么,讲英语有口音不是一件多么可怕或者可笑的事。别人听不懂你讲英语,不是因为你有口音,而是因为别的问题,比如说你发音是乱的,有很多人r和l这两个音分不清,那么就很容易让人听不明白在说什么,或者发音的时候把那个重音搞错了,别人也很难猜,猜不出你究竟是在说哪一个词。更关键的是你词汇量不行,表达也不行,这样讲出来的是那种破碎的英语,不连贯,别人当然就很难理会你在讲什么了。所以如果你因为担心自己有口音,然后不会讲,也不敢讲,就会导致你越来越不会讲。
所以说英语最关键的就是要经常说,如果没有那个说英语的环境,不在国外生活,或者在国外生活,但是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面混,平时根本没有说英语的环境,那么你就没有说的机会,你发音再标准、记的单词再多、表达方法再多也用不上,因为平时用不着,等真正碰到说的机会的时候,反而可能很紧张就都用不上了。所以没有说的环境,是很难提高说的能力的。
但是反过来,如果没有那样的环境,说的能力也就用不上,就没有这个机会,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花很大精力在这上面了。
我们再来说听,英语听力的提高,要比说的能力提高那容易多了,就是多听就可以了。多听要比多说容易,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,找各种听英语听力的材料太容易了。比如找美剧好莱坞大片,或者各种美国的电视节目、视频节目、音频节目,油管上一大堆,所以这个很容易每天都看一些。但是你看这些的时候,不要去看中文字幕,更不要看翻译,一方面这个翻译有可能是非常糟糕的,乱翻的,即使是翻译得很准确,看了字幕以后对你提高听力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。所以要看字幕的话,也要把那个英语的字幕调出来,对着英文字幕来听,这个对英语听力就很有帮助。
再来说写,在英语的“说听读写”这四个技能当中,写是最难的。我看过国内一些最著名的翻译家、英语的教授的英文文章,看了以后也觉得他写得不怎么样。其实也不奇怪,一般的美国人也写不好英文文章,就像我们一般的国人写不好中文文章是一个道理。所以对写的要求,大家写不好,没必要把标准定太高。问题是很多人即使学了一辈子的英语,不要说写英语的文章,连一条短信、一封简单的电子邮件都写不出来、写不好,写的时候担心拼写错误、用词不当、语法错误等,越担心越写不出来。这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写得太少,需要有这种写的机会。
那怎么增加写的机会呢?2000年初网游只有英文,而且是文字的网游,其实当时大家去玩那个网游最主要的还不是玩,而是在那聊天,聊天的话当然只能是用英语聊天了。聊天有一个好处,就是大家不会在乎拼写错误、语法错误,讲究的是速度要快,所以这个对英文的表达、文字的表达是一个很好的训练,反正想说什么敲出来,然后马上发送出去,讲求的是一个反应的能力。这样练一段时间,能提高英文写的能力,不是写作水平,而是简单的写,是很有好处的,不用担心拼写和语法,只要能写出来、愿意写出来就很好。美国对小学生拼写语法错误其实也很不在乎,就是为了鼓励学生要写,这跟中国是不一样的。中国的小学对什么错别字是看得非常严重的,美国是反过来的,就是要鼓励你写,所以你要创造这种写的机会,现在你也可以到网上去跟美国人跟英国人聊天,去到网上某一个聊天室、论坛啥的,都是很方便的。
最后来说一说读。这四种能力当中,个人认为读是最重要的,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。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根本就没有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,所以听、说、写有可能都用不上,但是如果英语的阅读能力非常强,你就可以掌握很多英语的信息,这些信息都会是比较准确的、比较全面的信息,所以这个读的能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。
读的能力也是最容易提高、最容易自学的。听、说、写也许还得去培训培训,读是用不着的,因为只要多读就可以了。每天都读英语的文章,特别是新闻报道,常年积累下来,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训练。比如通过阅读《纽约时报》,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,甚至包括里面的广告,主要就是为了增加知识面和词汇量。一开始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会有很多单词不认识,这个时候就要经常去查字典,现在查字典也很容易,如果读的是电子版的,点一下,电脑里头手机里头都有字典,都很容易了。当然一开始可能生词比较多,随着阅读量的增加,逐步积累,要查字典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了。到最后完全都不用查字典,甚至还能够发现它里面的错误,包括拼写的错误、语法的错误等。
当然对一般的人来说,一下子就去阅读《纽约时报》,可能这个门槛太高了一些,那么首先可以阅读比《纽约时报》更浅显一点的新闻报道,像美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稿,比如CNN网站上面的那些报道,要比报纸的文章要简单多了,也比较简短,这是第一步;第二步,可以开始去读报纸了,类似《纽约时报》这样的报纸;第三步,可以去读杂志的文章,像《时代周刊》、《纽约客》、《大西洋月刊》、《美国国家地理》之类,这些文章通常篇幅比较长,然后表述方法也可能会比较文雅一点,就是比较书面化一点,会困难一些,读起来会困难一些;最后一步,要读英语的著作,虚构的小说也好,或者非虚构的也好,从学英语的角度来说,读非虚构的作品要比读小说要好,读历史的文化方面的传记,或者是科普的著作,这个增长阅读能力、扩大知识面方面要比阅读小说要好得多。到后来养成了习惯以后,甚至每天都会不自觉地要看,逐步变成了每天都看英语的新闻报道,看英语的书就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。
所以学英语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窍门可言,就是要坚持持之以恒,每天都看,慢慢地积累,越看越多,最后英语就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,再也离不开了。